首页 > 专题 > 调查研究 正文

加快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22期 作者:青铜峡市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 2023-12-07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31207081434.png

青铜峡市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石榴籽”杯庆六一系列文化活动。

  青铜峡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统揽,不断夯实文化阵地建设,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以提高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文化软实力助推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的主要做法

  建强文化阵地,扮靓精神家园。统筹整合市域文化资源,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各级各类文化阵地109个,实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建立市文化场馆与镇综合文化站“联盟”,依托“互联网+图书馆”打造数字化、一体化的图书馆总馆,实施“总分馆”服务体系,联通各镇(街)、村(社区)等39个分馆(服务点),采取上挂、下派等方式开展数字化主题阅读,打造永久性移动网络书房,设立“瀑布流”电子图书阅读体验,免费提供“朗读亭”服务,实现基层社区分馆与图书馆图书资源通借通还。统筹各级文化、文艺单位和文化团体与镇文化站开展结对援助,指导基层开展文学创作、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形成“城市资源、走入农村,携手结对、共创繁荣”的文化新局面。

  深挖本土特色,弘扬传统戏曲。结合本土特色,建成“曲艺之家”文艺阵地,建设“曲艺创作基地”,免费开展曲艺培训、交流等活动,培训交流人员达5000余人次。成立县级曲艺杂技家协会,邀请中国曲艺家协会在青铜峡市开展第五届中国西部曲艺节目展演暨中国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专场演出,举办了第六届“花开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牡丹文化艺术节、“曲韵赞中华 说唱新时代”第二届曲艺大赛、第八届“走·黄河岸边吼秦腔”票友大赛等活动,宣传展示青铜峡、弘扬黄河文化、传承曲艺文化发展成果。创作编排宁夏小曲《老严请战》、秦腔小戏《智斗》、器乐合奏《九州同》等30余部反映青铜峡文化特色的曲艺作品,宁夏小曲《青铜峡的传说》等7部作品荣获自治区级奖项,为争创全国曲艺之乡奠定基础。

  注重非遗传承,展现文化魅力。持续做好非遗保护传承,打造4个自治区级“非遗传承基地”,组织非遗传承人对辖区内张氏老豆腐技艺、老韩古法酿酒技艺等26个非遗项目、513件实物进行集中交流展示,让群众在快乐购物和品尝美食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结合非遗资源特色,在大坝镇韦桥村、邵岗镇同乐村打造非遗文创工坊孵化基地,以“非遗+线上直播”“非遗+旅游”等多种方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通过舞台表演、展示展销、非遗体验等形式展示非遗文化魅力,助力乡村振兴。以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形式,融合非遗传承与美育教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对家乡的热爱。非遗项目《编结》在“非遗过大年 视频家乡年”活动中获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优秀奖。

  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家国情怀。编纂《青铜峡引黄灌区渠首志》《青铜峡市经典故事荟萃》,制作《渠首辉煌50年》等专题宣传片。围绕青铜峡市红色革命故事,举办“悦读青铜峡 建功新时代”讲好青铜峡黄河故事大赛,扩大青铜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依托余家桥烈士陵园、金山集邮红色文化博物馆等红色资源阵地,组织开展“爱我母亲河 重走唐徕渠”等主题教育活动320余场次,免费接待参观者20万余人次。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华夏黄河盘九州·我的梦中国梦”等主题研学活动120余场次。打造崔景岳少年军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融入教学日常,开展“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活动630余场次,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设“我们的节日”“网络中国节”专栏,宣传阐释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 精神的家园”等群众性主题活动350余场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体验节日习俗,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中国精神。在市属媒体开设“身边好人”专栏,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先进典型348户,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广泛传播中华传统美德。邀请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参加重大节庆活动,走访慰问并向先进典型赠阅报刊300余份,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足。文化人才队伍总体年龄相对偏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特别在基层尤为突出,高层次、复合型、新型产业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打造知名文艺企业、原创动漫项目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民间非遗文化传承人存在“人去艺绝”的现象,比如大坝镇皮影戏、叶盛镇造纸、峡口镇哇呜等传承项目。

  文化文艺精品还不多。本地文艺工作者年龄普遍偏大,新生力量和领军人物较少,扶持奖励资金较少,创作的文艺作品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存在种类不多、质量不高等问题。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不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挖掘还不够,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氛围上仍需加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挖掘的典型事例还不够多。

  高质量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的对策建议

  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建立多元化、多领域的筹资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支持,每年坚持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投入180万元购买百场文艺演出。通过乡村自筹、单位帮扶、社会募捐等方式,鼓励社会各领域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加强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和重大文艺活动的支持投入,鼓励支持文艺组织和社会艺术机构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惠民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建立文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坚持存量优化、增量优选,积极引进一批高端文艺人才,为公共文化转型发展储备人力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分级分类分批对文化骨干进行系统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素质,评选表彰一批“德艺双馨”文艺人才。鼓励和扶持乡土人才开展农村文化艺术、民族民间文化等培训与传承、普及与推广。

  打造文艺精品。创作接地气、有影响力的优秀书籍、剧目、歌曲等作品,编辑出版《青铜峡市经典故事荟萃》《九渠流韵——青铜峡市文学作品集》等文艺作品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摄影大赛、文化寻根等活动,广泛吸引国内文学家、摄影家、文艺爱好者、本土艺术家参与,引导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挖掘身边好人身边好事,推出一批感人的好人好事,在全市营造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通过“魅力青铜峡”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专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传统文化魅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执笔人:李海文)

  责任编辑:吴 鹏


>>><<<
【作者】:青铜峡市委宣传部
【来源】:《共产党人》第22期